瀏覽數: 發布時間:2025-07-06 17:25
2025年7月4日,2025年廣西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南寧召開。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出席大會并講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代主席韋韜主持大會。自治區黨委副書記王維平宣讀了《關于2024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24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獲獎成果共有160項,其中廣西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青年科技杰出貢獻獎2項、自然科學獎24項、技術發明獎15項、科學技術進步獎114項、科學技術合作獎1項、企業科技創新獎3項。其中,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及下屬企業榮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企業科技創新獎”1項。
廣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的《濕熱地區瀝青路面高效低碳養護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榮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該項目針對廣西高溫多雨環境特點,成功突破濕熱地區路面病害智能診斷、車轍精準防控、低碳修復三大技術瓶頸。首創AI動態生長算法,實現路面病害智能識別率達97%。建立首套省級車轍等效溫度圖譜及預測模型,同步研發應用半柔性結構層與微創注漿技術,突破傳統養護高排放桎梏。項目形成1項行業標準、4項地方標準,取得15項國家發明專利,入選交通運輸部科技推廣項目。首創的低碳評估體系實現養護碳排放精準量化,以微創技術減少80%的路面開挖,實現高彈改性瀝青抗裂性能提升184%,大幅延長路面壽命20%以上。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的《近海環境纖維網格水泥基材料提升老舊混凝土橋梁性能新技術及應用》成果榮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該項目針對近海環境鋼筋混凝土橋梁存在承載能力不足、材料性能退化等安全和耐久性問題,發明了具有工程應用可靠性的纖維編織網增強改性水泥基高性能復合材料,研發了適用于近海環境的TRC修復加固與防護混凝土橋梁結構新技術,提出了近海環境下TRC加固老舊混凝土橋梁結構的設計方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資助下,項目組開展了近海環境纖維網格水泥基材料提升老舊混凝土橋梁性能新技術研究,并對研究成果進行了推廣應用。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牽頭的《高速公路主動安全管控及應急處置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成果榮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該項目基于高速公路設備種類數量大、數據泄露風險高、風險預警難度大、協同處置待優化等安全管控痛點,攻克高速公路車輛運行狀態識別與動態安全預警、事故風險評估與聯動控制、分區智能協同管控與應急管控、云邊端設備與數據安全互通響應聯動、隧道全息感知風險評估與一體化智能管控等一批關鍵技術,創新性推出高速公路大數據加密傳輸與治理方法、主動安全預警與應急管控技術體系、智能應急管控平臺與智能化設備,構建了“數據治理-風險預警-應急管控”全鏈條技術體系,形成“知險、預險、避險”的完整技術閉環。目前,項目成果已應用在廣西、云南、重慶、山東等10個省份,覆蓋5700多公里高速公路路網、超750座隧道。
廣西機械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榮獲“企業科技創新獎”。機械院聚焦智能裝備、智慧交通、制糖裝備及特種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科改示范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認定,榮獲廣西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廣西科學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131件,其中發明專利26件,軟件著作權144件。已建成投產廣西智慧交通研發生產基地等四大基地,構建起“機電工程、交安工程、養護工程、鋼結構工程”四大核心業務,涵蓋智能機電設備、交安設施、養護機器人等7大類50余種產品的技術體系,覆蓋公路機電系統、交通安全設施、智慧養護裝備、鋼結構產品等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可提供“科研—智造—安裝—施工—養護”一體化解決方案,其研發生產的綠籬修剪機器人、全自動錐桶收擺機器人等產品已在多個項目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