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 發布時間:2025-06-13 19:00
近日,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公布《2025年第一批廣西人工智能產品、垂直領域模型和“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并對《2025年第二批廣西“人工智能+制造”產品、垂直領域模型和典型案例擬入選名單》進行公示,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共有11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制造”產品4項、垂直領域模型4項、典型應用場景3項,展示出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在“人工智能+制造”領域的創新實踐。
“人工智能+制造”產品
(第一批、第二批)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車型庫一體機
車型庫一體機通過構建一個動態更新的車型庫,實時采集車輛車牌及車型信息,并加密同步至終端設備,在高速公路收費車道利用車型庫終端進行車型比對,提高車型識別率,實現車型識別數據命中率為95.83%,車型數據準確率為99.64%,有效提升無人值守水平,為打擊利用車型漏洞逃費的行為提供數據支撐。目前,產品已在廣西南寧、柳州等9個地市800多條車道應用,推動收費站智能化轉型,提高路網通行效率,保障收費公平,助力公眾暢行與運營增收。
廣西機械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高速公路管養作業系列機器人
機械院成功研發6款高速公路智能養護機器人,包括綠籬修剪機器人、自動標線機器人、邊坡修剪機、路面裂縫修補機、除草機器人和隧道清洗機器人。2024年完成500公里實景測試,驗證了復雜環境下的作業穩定性、智能避障能力及高效作業質量。2023-2024年實現合同額1.11億元,技術服務收入9696萬元,培養高級職稱人才5名。2025年計劃進一步優化路況適應性,對接數字化管理平臺,探索市場化運營模式,推動高速公路養護向智能化、高效化升級,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養護裝備解決方案。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視頻事件檢測服務器
視頻事件檢測服務器通過AI視頻分析技術實現對交通事故、車輛逆行、拋灑物、道路施工等20余類異常事件的精準識別,具備施工區域安全帽、反光衣穿戴檢測、非施工人員闖入預警能力。系統可自動觸發可視化告警,并結構化存儲事件關聯的圖片與視頻,支持快速檢索追溯。目前已實時分析超3000路廣西高速公路視頻,事件檢測準確率達96%以上,效率提升90%,為全區近60%高速路段提供應急支撐。產品取得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行人檢測方法的發明專利及視頻事件分析系統V1.0軟著,獲廣西計算機學會成果特等獎,將持續提升公路安全管理效能,保障公眾出行安全。
廣西智投機電工程有限公司:高速公路機電監管養云平臺
該平臺充分利用大模型技術,建立移動單兵監測交通應急安全平臺。通過對靜態基礎信息資源的整合,融合應急階段的動態信息,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體系,實現應急管理信息的共享;引入應急管理后評價機制,實現“巡檢-評定-決策-實施”的數據滾動與修正,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技術,不斷訓練現有數據和模塊庫,通過病害措施、用戶行為分析等提高精細化應急管理水平,實現應急管理過程移動化、狀態監測可視化、資源管理集約化、路況評價標準化及決策支持數據化,推進交通機電管理業務智能化、信息化發展。
“人工智能+制造”垂直領域模型
(第一批、第二批)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高速公路監測模型
高速公路監測模型是基于多源異構數據融合與智能分析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實現跨時空的交通態勢感知、擁堵預測及應急調度優化,有效提升多源數據融合預處理質量、交叉時空推理技術精準預測流量與擁堵趨勢以及多場景視頻事件檢測保障復雜路況下的異常識別。應用場景覆蓋廣西高速公路應急調度、公眾出行服務及政企數據共享,實現交通事故快速發現、災害處置效率提升,突發事件30分鐘到場率和2小時處置完成率達90%以上,全面提升路網安全性、運行效率及公眾出行體驗,助力智慧交通數字化轉型。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高速公路車流預測大模型
“高速公路車流預測垂直模型”(又稱“路網先知”智慧交通大模型),融合門架車流、百度高德路況等多源數據,通過深度學習優化,可提前30分鐘預測路網“堵點”,重點路段預測準確率達90%,以Web大屏熱力圖可視化展示結果。今年清明、五一等假期,全面投入節假日保暢,助力交通部門優化資源調配、制定應急方案。該模型可減少因擁堵造成的通行費損失,引導車輛分流,提升公眾出行體驗與道路安全通行能力,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和公眾出行提供有力支持。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結構物災毀視覺識別模型
“高速公路結構物災毀視覺識別模型”針對坍塌、下沉等結構物災毀特征,基于視覺大模型進行垂直領域微調,高效解析視頻抽幀數據,精準識別低樣本基礎設施損毀事件,實現實時動態預警,引入人工確認優化輸出,在小樣本條件下仍具優異泛化能力。應用于高速公路日常養護、基礎設施損毀感知與應急指揮等場景,提升現有10個高速公路應急調度指揮中心管轄5700多公里高速公路的主動發現結構物損毀情況及應急調度指揮能力,減少人員傷亡與經濟損失,縮短交通中斷周期,提升通行效率,保障物流等產業發展,為智慧交通全場景數智化變革提供支撐。
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交通信號控制大模型(Deep-Light)
“交通信號控制大模型”由廣西計算中心聯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研發,基于DeepSeek技術,整合交通靜態與動態多源數據,通過提示工程與決策糾錯機制,實時生成交通信號控制策略。模型具備多源數據融合、決策糾錯及解釋性反饋特點,可適應節假日車流激增、突發事件等復雜場景,以可視化方式呈現決策效果,實現路權分配優化、實時調整應急響應策略,減少擁堵帶來的通行費損失,提升道路通行效率,改善公眾出行體驗、提供優質出行提示,還通過合理信號控制降低交通事故風險,為交通運營管理提供數智化支撐,助力智慧交通發展。
“人工智能+制造”典型案例
(第一批、第二批)
廣西機械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基于工業物聯網的生產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
基于工業物聯網的生產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由機械院自主研發,深度融合工業物聯網、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從生產到運維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平臺通過自研的物聯網邊緣計算終端及管理平臺,集成PLC、傳感器、MES/WMS等多源異構數據,構建覆蓋設備監控、預測性維護、能效優化的智能管理體系,使其做到智能監測與預警,減少非計劃停機,實現資源全周期管理,數控設備100%聯網與動態調度,良品率提升33%,優化柔性生產,支持多品種小批量訂單的柔性化生產,生產效率提升78.57%。該平臺已在廣西智慧交通研發生產基地使用,成為“交投智造”的關鍵技術支撐。
廣西機械工業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基于數字孿生的柔性制造工廠設計平臺
數字孿生技術為核心構建協同制造平臺,通過高精度建模與實時數據交互,實現物理工廠與虛擬工廠深度協同,為柔性制造提供關鍵技術支撐。該平臺通過高保真孿生模型虛擬驗證生產數據,使柔性產線研發周期縮短50%、建設效率翻倍、資源利用率提升30%、綜合產能提高20%。在關鍵工藝設計中,創新應用數字孿生虛擬調試技術,集成數十種數控系統、伺服電機、工業機器人和PLC平臺,替代物理樣機驗證降低試制成本60%,并支持產線布局快速切換與訂單動態排產,形成可復用的“數字孿生+柔性制造”技術范式。
廣西捷通高速科技有限公司:“桂小通”出行服務智能體
“桂小通”出行服務智能體以“桂小通”小程序作為統一服務窗口,基于統一的數據采集治理規范,匯聚廣西交通投資集團高速公路數據、互聯網地圖導航商的交通數據,以及政企相關有價值業務數據,進行數據融合、數據治理和建模分析,構建交通數據倉庫,形成一體化數字底座,通過云端調用對接大模型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和DeepSeek-R1模型的智能推理能力與通義千問等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構建公眾出行智能分析模型,在公眾服務、公路運營、交通管理三個方向上建設出行規劃、主動管控、一鍵救援、服務區引流、ETC智慧停車等交通優化創新場景。
上一篇: AI構筑廣西高速公路防汛應急“數字堤壩”
下一篇: 廣西交通投資集團在建交通項目奮斗當“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