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 發布時間:2025-06-14 16:47
走進廣西交通投資集團監控應急指揮中心,大屏幕上跳動著廣西高速公路橋梁、邊坡的“生命體征”。由廣西計算中心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結構物健康監測系統”實時“ 站崗 ”,對高速公路的“健康狀況”進行24小時“把脈”。位移、沉降……任何細微的異常形變,都逃不過人工智能的“火眼金睛”,實現了對基礎設施風險的“高效感知”。
風險感知只是第一步,關鍵在于“有效通知”與快速響應。為此,計算中心自助研發了基于車輛運行異常感知數據分析系統,融合路測單元天線設備感知車流運行狀態,接入已有高清攝像頭視頻流,以及收費站、門架的交易數據,進行AI分析與計算,實現5分鐘內快速識別車流阻斷事件,目前已在試點路段成功試點運行,并獲得交通運輸部高速公路監測預警揭榜掛帥應用示范項目。該平臺深度嵌入監控應急指揮中心,一旦風險事件確認,將實時同步至高速公路運營公司應急調度管理員終端,快速啟動應急措施,縮短路網恢復時間,通過情報板、道路物聯網設備、車載OBU語音播報等渠道,向司乘推送預警信息。
面對暴雨天氣帶來的積水、低能見度等直接威脅行車安全的棘手問題,計算中心的智慧方案更進一步——主動干預引導。“請減速慢行,注意安全!”梧柳高速公路下行路段濃霧彌漫,一排誘導燈在橋梁轉彎路側亮起,通過爆閃警示和語音播報提醒過往車輛。與此同時,監控應急指揮中心的大屏上,實時顯示著該路段車流動態與設備聯動狀態。據了解,計算中心自主研發的誘導衛士集成了爆閃警示燈、誘導燈、簡易文字提醒與擴音主動提示等多種手段,即使司乘人員在事故多發區域、夜間、雨霧天等能見度低條件下,也能清晰接收道路走向指引,有效引導安全通行。
從基礎設施風險的“控險情”,到車輛運行異常的“早通知”,再到惡劣天氣下的“保暢通”,計算中心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為引擎,構建起一套環環相扣的智慧應急體系,筑起一道看不見卻更為堅固的“數字堤壩”,以科技護航公眾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