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數: 發布時間:2025-07-11 08:32
近日,廣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園區分布式光伏設施順利并網投運,這標志著公司利用自有場地資源,成功實現“近零碳”園區建設目標,開啟了園區綠色能源供給的新篇章。
聚焦降本增效,綠色能源實現“自給自足”。面對園區用電成本的持續增長的壓力,廣西交投科技將“過緊日子”的要求落到實處,精準施策,充分利用辦公樓、試驗樓屋頂以及園區內外的可用土地空間,高標準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采用目前主流的高轉換效率TOPCon光伏組件,建成總裝機容量達90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持續為園區輸送“綠電”。目前電站單日發電量約為用電量的1.3倍,已完全覆蓋園區全天辦公、生產和生活用電消耗,顯著降低公司對傳統電力的依賴,減少成本支出,實現了園區用電的“能源自洽”,構建起清潔高效的內部供能體系。電站產生的綠色電力在滿足自用之余,還有富余電量“上網”出售,不僅進一步攤薄了成本,更顯著優化了園區的整體能源結構,將“緊日子”過出了“綠效益”。
踐行雙碳戰略,精準減排貢獻“綠色力量”“近零碳園區”的建設,是廣西交投科技服務國家“雙碳”戰略的生動實踐,通過自主研發光伏電站監控系統進行智能管控,電能實現了智能輸配。經測算,項目預計年均發電量將超過88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26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72噸,減排效果顯著,為區域生態環境改善和應對氣候變化貢獻了可量化、實實在在的“交投科技力量”。
彰顯國企擔當,創新探索點亮“零碳未來”。打造“近零碳園區”不僅是廣西交投科技節能減排的成功實踐,更承載著作為國有企業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創造綜合效益的重大責任。結合園區臨江、風力資源豐富的區位特點,公司將基于“近零碳”園區建設實踐,創新性地嘗試開展垂直軸風力發電系統的建設工作,破解高速公路隧道口等不具備建設光伏電站條件的區域的綠色能源應用難題,進一步降低集團高速公路運營管理用能成本,為深化西部陸海新通道零碳走廊建設,提供更多技術服務方案。